南通人老王前兩年去世時,父母妻兒都已不在人世,留下的老宅和存款成了五個兄弟姐妹的心結(jié)。這時突然出現(xiàn)兩份截然不同的遺囑,讓這個普通的遺產(chǎn)繼承案變成了真假難辨的親情考驗。
真實案例
老王去世后,他的五個兄弟姐妹按理說成了法定繼承人。這時,老趙等四人拿出一份遺囑找到了南通市崇川區(qū)人民法院,只見遺囑上面寫著:老趙他們照顧老王度過晚年,B房子歸他們,銀行理財款每人分10萬,剩下的上繳國庫,至于老王的兄弟姐妹則一起繼承A房子。而老王的親兄弟王甲也掏出一份遺囑,稱A房子是留給自己的,全部存款也是獨屬自己的,B房子給剩下的兄弟姐妹分。
法官在審理時發(fā)現(xiàn)了蹊蹺:王甲提供的“遺囑”怎么看都有點不對勁,經(jīng)鑒定,落款日期后的筆跡其實是后來補寫的,連簽名都是冒牌貨。更離譜的是,老王剛走,王甲就急吼吼轉(zhuǎn)走了60多萬元存款。
法院最終判定,王甲不僅造假還私吞遺產(chǎn),直接取消了他的繼承資格。根據(jù)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,這種惡劣行為必須出局。最終,A房子由其他四兄妹平分,老趙他們按真實遺囑得到應(yīng)得部分,被私吞的錢全部追回充公。
溫馨提醒
遺產(chǎn)繼承不是“誰手快誰得”“誰膽大誰有”的游戲,法律保護的是真實的意愿表達。那些動歪腦筋偽造遺囑的,就像在考場作弊——不僅要取消成績,還可能被請出考場。畢竟,親情經(jīng)不起算計,法律容不得欺騙。
新華日報·交匯點記者 應(yīng)巧玲